好在方鹤轩有钱,他只需要透过猎头发布招牌兰桂坊高管的信息,不愁找不到人才。
这些人脉日后指不定就会反哺他的造车、电脑以及半导体事业。
也想增加自己的的社会地位,起码,在国家眼里,方鹤轩这个人不是个资本家,而是个好的人民企业家。
然后让万达招收大量地产经纪。
这些地产经纪的工作只有一点——
1985年,汇丰银行总行在中环落成,那是当时全世界最昂贵的建筑物。
简直就是莫名其妙!
他们哪里能想到,
几年后,当香港的亚洲金融中心地位真正开始稳固,
并且,全球知名国际金融机构都在香港设立分公司后,
曾经只是政治中心的中环就会变成香港的金融繁华地带。
也有说法称“兰桂坊”取兰桂腾芳之意。
后世的兰桂坊位于中国香港中西区中环,宽约20米,长约300米,
是由德己立街、威灵顿街、云咸街、和安里、仁寿里及荣华里构成的一个聚集大小酒吧与餐馆的中高档消费区。
方鹤轩还可以透过兰桂坊结识很多外国的人脉资源。
这个时空下,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。
兰桂坊被香港人称为“老兰”,这是一种亲切的称呼。
也不动手打人,就是让社团烂仔针对那些不想卖的住户发动疲劳战术。
因为这个地方日后注定会成为中外游人流量最多的地方,
可以说,方鹤轩赋予了兰桂坊多重功能。
当兰桂坊成为香港的一张名片,它的价值才是真正被人知道的时候。
但这些人绝大多数都看不懂他的操作。
16岁他就成为学校里第一位自己买汽车的学生;
17岁盛智文加入了一家时装公司,大受老板赏识很快就得到升迁;
19岁他决定到被视为遍地黄金的香港闯天下;
因此,拿下兰桂坊,将其打造成香港的一张旅游名片,
是方鹤轩早就想好的计划。
但是,与其交给鬼佬来随心所欲经营,
还不如在自己的控制下尽量做的规范一些。
盛智文靠着这家公司出色的业绩,这才有了足够的资本拿下整个兰桂坊。
而金融业和服务业则从更加发达的地区悄然涌入香港,占领了经济结构的大半江山。
这个时空,他除了“变形金刚之父”这个头衔外,不介意多一个“兰桂坊之父”的称呼。
同时,石板街和德己立街也是举办兰桂坊嘉年华等活动的重要场所。
他上辈子是中国人,这辈子也只想当中国人,没什么不好。
这种东西,其实可以通过花钱送人去欧美学习,
或者直接请欧美的设计师、创意官来兰桂坊上手操作。
方鹤轩就会发动TVB和梦工厂的明星艺人来兰桂坊打卡做宣传。
但佩服不代表要把兰桂坊拱手让给他。
后来,旅游业和金融业一同纳入港府重点规划后,
早期,香港还是以转口贸易和制造业为主,并不重视旅游业,
兰桂坊说白了就是香港的文创名牌。
还有其有一整套的文化创意运作机制。
后世的兰桂坊在大陆老百姓眼中是一个easygirl出没的藏污纳垢之地。
这也是他挥霍港币一点都不心疼的心理原因。
2011年他还获香港政府颁授大紫荆勋章。
方鹤轩甚至还会借鉴纽约时代广场,
方鹤轩的大动作瞒不过香港地产界的业内人士,
历史上,比黄瓜更富可敌国的人不在少数,远有沈万三、胡雪岩,近有盛宣怀。
盛智文在德国出生,很小的时候就随父母移居到纽约。
这也是他不想只当一个顶级地产商的主要原因。
也说是因为常有烂醉的海军士兵出没其间,由“烂鬼坊”而来。
之后就是各处门面的装修设计,然后才会正式营业。
随后,卡拉OK传入香港,夜生活文化进一步年轻化与普及化。
至于能不能做到,方鹤轩一点都不担心。
“兰”是中国古代文人骚所推崇备至的花中“四君子”之一,象征清高脱俗。
方鹤轩自己估计,收购这六处地方的店铺以及二楼住房,恐怕要花上几亿港币。
后世,大陆很多城市盛行搞文创产业园区,
经过40多年的发展,这条曾经的小巷已经发展成为香港最具特色的酒吧街“兰桂坊”。
因此,在华人社会,只有钱,没有名,也就没有地位。
最令他自豪的是,2003年非典疫情令香港旅游业陷入最低潮时,
董建华委任他为海洋公园的主席,统
第88章 我的兰桂坊(4K)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